因为申请季结果一直没定,我在过去三个月每天担心受怕,并没有写文章。但是看着毕业季快到了,现在不把记忆写下来非常可惜。所以打算最近写几篇纪念毕业季的文章,把我大学的生活状态定格下来分享给大家。

我想写我的数字基建这篇已经很久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相同的困惑,关于个人生活品质的分享软文里,物质上的便利占据了大部头,但是毕竟现在数字时代,数字上的便利却没有趋之若鹜之势。我今天想以基建来描述我的数字工具对我的生活的重要性,并给大家分享我用了很多年的硬货。我这些数字基建已经用过几年,无论我回家在学校,躺平还是做卷王,它们一直都和我的生活密不可分。

现在无论印象笔记还是notion之类于我都十分式微,早几年我印象笔记里收藏过的文章还是非常多的。可见我这几年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除了非常大的媒体的文章和专业评论作家的文章,我也已经不在网上看任何文章了,大家估计也能感觉到豆瓣上的好文章越来越少了,我也是因为这样的趋势渐渐不看了,转向了只看NTY和WSJ的评论文章。

我的电子图书馆

买了NAS后,我渐渐就不用任何笔记软件,主要原因就是对于现在生活的问题,我可以非常方便地去找书,而不是看些莫名其妙的网上文章了。我自己另外一方面又很喜欢收藏书目,对于像DK出版社这样百科型出版社和孤独星球这样的,我都很难控制住自己把整个出版社收藏下来的冲动。

我不想介绍技术细节,总之我也是有几千本藏书又可以云游四海的人了。我的电子图书馆的收藏来自于我在互联网上漫游的结果,平时也有我从淘宝找的找书店家来帮我找珍奇异本,我最近也没有什么正事可以忙,所以可以说真正做了潇洒散人了。

刚刚上大学的时候,整个人都十分紧绷着,后来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加拿大和美国的交流都泡汤了,这才感觉世事无常,与其寄希望于外界,还不如所有事情都诉诸于己。可能就是这样心态上的变化让我大学后两年看书量越来越大,什么乱七八糟的书都愿意看(本人最近悄悄看了80年代出版的《如何征服英俊少男》,不知哪位友邻给我点赞····)。

我的影集

貌似从小到大的我的照片就没人给我好好整理。因为有了NAS和n个T的硬盘,我就趁最近寒假回家把所有老电脑里的照片给回收了下,我拆了2个老台式机又修好了好几个破手机。总之整理照片这件事还是比较一劳永逸的,只要养成习惯,目前我所有电子设备里的照片都只往NAS里装。如果照片拍的多了,假期就印好影集给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

豆瓣

Screenshot 2024-02-19 at 15.22.23

本人虽然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发言,但事实上天天在豆瓣上整理东西。我每天在豆瓣上要整理想读,加想读,删想读,到处逛书单加想读,到处翻人的读过。另外我的豆列也有好几个「诞生」系列来收藏偶尔见到的好文章。

以前我曾想过建个人的音乐数据库,后来觉得直接用豆瓣打标也是很方便。

我的几个网站

Screenshot 2024-02-19 at 15.22.46

我从大一开始折腾过的个人站也有好几个了,总之四年沉淀下来,我最经常用到的一是我的学术简历网站,二是个人保存博文的网站。这两个我都是没几个月就会维护下,经过了这么多年,这俩还是存在着,所以说是我的数字基建也没什么毛病吧。除此之外,我领英也用的比较多。

我的邮箱

Screenshot 2024-02-19 at 15.23.26

经过这些年的折腾,我的邮箱就稳定是这个样子了。我还是喜欢用gmail,gmail对重要邮件和各种通知分类的比较清楚,我对各个邮箱过滤器设置的也比较合理,适合我使用。我对每个newsletter都专门设置好了规则,另外对于申请的邮件也单独加了规则。这里可以看到我目前看的邮件订阅,主要就是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另外还有方老师的我也是每期都不拉。

我的云盘

Screenshot 2024-02-19 at 15.23.50

我这好几年来用到的云盘,主要就是百度云盘和google drive,另外我本地电脑重要文件夹icloud随时备份。由于我有了nas,我本地mac的时间机器备份也都是直接进NAS。对于百度云盘,我每学期结束后都会整理所有东西放进百度云盘里。记得以前我百度云盘也是乱七八糟的,但是整理云盘也是一劳永逸的,所以整理完形成习惯后还是非常方便的。

我的计算环境

鉴于我最近很久都不想做正事,这个等我申请彻底结束后我再写吧。

小结

我现在能把所有数字工具精简到这个程度,我是非常高兴的。以前我各种笔记软件,还有日历软件都十分齐全,用的也是虎虎生风,但是越长大越感觉,工具都十分累赘,所以经常想达到无剑胜有剑。因为近几年很多事情都顺我意,意外发生的太突然,我日历还有时间软件去年弃用过很久,就靠纸笔过活,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各种笔记软件我更是感觉风太大,哪里有那么多东西需要记,有那个精力还不如看书在豆瓣写书评。简而言之,我终于到了由博转约的阶段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