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写一篇文章讲一讲我中英文的学习路线。回望上大学来的几年的语言学习过程,虽然因为学了理工科而平日与专业语言学习无缘,但是非常幸运地采取了几种非常有成效的方式。很多时候,语言学习的问题更像是结构性问题,不仅需要动力,而且需要激励的环境,需要合适的材料,想要天时地利人和是极其不易的事情。在此,我把这几年的心得分享给大家,我如何作为清贫的学生解决语言学习的结构性问题。

英语

相信大家若高中从地方考来京沪同学密集的学校,都会感觉到京沪同学的语言水平非同一般,而我作为从东北来的同学,基础是不怎么样的。而客观来说,我个人觉得自己现在的英语还是不错的,无论扯皮还是时政性podcast都可以听的乐在其中,无论专业书还是fiction都可以读的津津有味,无论和普通人还是教授说英文都可以。此外我也没有花什么大价钱,无论托福还是 gre 都是只出了报名费。我在这里分享几条对我帮助最大的学习媒介。

线上外教课

对我帮助最大的应该是我坚持上外教课(先不要因为价格预期吐槽,我之后会说我在购买上的宝贵经验)。我大一和一位菲律宾的同龄男生上了一年口语课,从无话可说,到每天晚上都盼望着和外教痛诉我男友。而最近半年,我因为考虑到暑研老板是英国人,非常希望能把口语说的更好些,因此和 georgia 州的一位独立小说作家每周上三次课,因此最近几个月也是我对英美文化政治地理宗教的理解突飞猛进的一段时间。我可以以人身担保,上线上外教课绝对是在国内学习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

我相信可能对于线上外教课,大家都曾听说过,但因为价格的考虑可能没有尝试过。我在这里先回答这个关于价格的问题,我有两个方式把外教费用降低到人人可以接受的范围。

  • 找菲律宾外教。总所周知,菲律宾因为被殖民的原因,现在大部分的人都是会说英语的。而菲律宾人的平均工资又是比国内人低很多的。因此找菲律宾外教理想情况下应该在1对1半小时 20rmb 左右。而且如果从某鱼找抛售的课程最低可以降到 5 rmb 每半小时。我大一一年在阿卡索平台上靠2400买了190节课,平均12块钱一节。
  • 在某鱼或者豆瓣小组收抛售的课程。由于很多人傻钱多或者精打细算的人会多买出很多课,然后在交易平台上抛售。我最近半年的套餐就是从豆瓣某些交易小组里抢下来的 Cambly 半年,单价在26 rmb每半小时课。考虑到汇率问题,能够和美国知识分子进行一对一谈话,这个价格已经是开天辟地得低了。

考虑到我日记一般不大范围传播,所以我在这里把具体的价格都说出来,以让大家心里有预期。

总之就是因为这样的购买渠道,我从大一开始的长期外教课中受益匪浅。首先是破除了和各类国家人民交流的羞涩感,其次能够和更多文化共情,极大程度重新调整了我的世界观。

因为我大一一直和与我同岁的菲律宾小帅哥上课,对菲律宾人民因为基督教文化的天真乐观感受极为深刻,这种情况下了解到菲律宾的历史和政治情况下很难不与之共情。尤其是后来我去新加坡学习的时间里参观新加坡国立博物馆和美术馆,看到针对菲律宾的现实主义作品,了解更多后,心里非常感叹和痛苦。因此在一些大国为了利益互相竞争的宣传面前,我因为曾经与菲律宾文化相处的经验,很难不会觉得有些国家何不食肉糜,甚至觉得自己不知满足。

而最近我和我的长期外教的认识也是非常偶然的一段良缘了。我最近的外教是一位来自美国乔治亚州的德国犹太人后裔Miss。在和她最开始上课时只觉得她比较审慎,她会根据我对文化政治上的困惑给我安排课后阅读,然后上课讨论。随着上课内容从地理发展到宗教,最近发展到文学,我才得知她是一位独立小说作家,在写类似使女的故事的那种宗教小说。说实话,得知的当时我大为震撼,我还在amazon上查到了她独立印刷的小说。总之,因为最近的学习我看新闻或者听podcast能明白更多事情,此外我之前对宗教也没有太多的关注,因为她看了一些书有了基本的了解。

关于如何判断一个外教是不是一个intellectual,以后再讨论。

其他的推荐

在这里再推荐一些我受益匪浅的资料,这些我很少看到人因为提高英文水平而推荐他们,这些都是我沉迷一段时间后亲身感觉出来的。

google podcast

无论最近大家对于podcast各类平台再怎么火爆,我始终用google podcast,我非常喜欢。至少无论英美还是台湾东南亚,我想听的台都能在google podcast里搜索到。而且经常能搜到很多非常有用的电台,生活中很多问题在google podcast都有专门的电台,这也让我最近把 google podcast 也纳入搜索讯息时考虑的范围。

Oxford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的 short introduction 这个系列囊括了各个学科,邀请学者以不太晦涩又非常专业的笔法去给大众科普书籍。我和我的好友都认为这套书对于提高英文表达专业程度又非常大的帮助,既不是特别晦涩,但是又非常正式。而且看到很多学科的名字就让人非常想去读。

Saturday Night Live

周六夜现场是我今年迷上的美国最为著名的情景喜剧表演节目,它从1975年开始,到今日已有将近40年历史。每集节目包括一些情景喜剧,也会邀请最为著名的名人来做客,共同表演。我自从喜欢上看周六夜现场,对于美国文化的了解深厚了许许多多,看对政客的吐槽剧集了解政治文化,看基于不同州文化的剧集了解各个州的特点,此外历史宗教文化生活都可以被做成情景喜剧,我再越来越 get 到 punchline的过程中,对美国文化的理解也越来约多样。我曾经和我外教说,我打算把周六夜现场所有剧集都看一遍,她调侃说我至少得花费五年时间。

总之因为周六夜现场,国内资源少,欣赏门槛不仅高,需要的背景知识多,不是太好入门的一个娱乐方式,我之前写过一个周六夜现场的入门路径,方便大家参考。

中文

说完了英文之后,我想再抛砖引玉地提下我最近几年中文的康复方法,有文化的朋友切莫耻笑。

我去年有几篇文章在少数派上热度非常高,本来是很高兴的事情,结果被网友吐槽我的中文像google translate翻译出来的,我羞愧万分,因此一年来苦苦思索如何提高自己的中文能力。

基于我的观察,身边学习了工科的同学,无论高中时代是怎样风花雪月的人物,都被生活压弯了腰。我两位室友学生时代作文写得都是众所周知的漂亮,来了我们系之后都再没写过文章,每日的苦恼都浓缩在了为什么代码没有别人写的好上。甚至我学习法律这样偏文专业的好友,也自叹中文能力每况愈下。而我自己最大的困扰则在于词语使用不够精准,总是找不到精妙的词上。不得不说,中文能力每况愈下已经是我身边一个严重的现象,在技术导向的学业风气里,中文问题不足挂齿。

我这一年来,若是有一点点进步,大概都要归功于以下几件事。

余光中—如何改进英式中文

https://www.douban.com/note/683004680/

我去年在科技评论网站上的文章被一位网友指出许多语病,他还另外非常好心的建议我去看下余光中先生的如何改进英式中文一篇文章。看完文章我大感惭愧,好友看完也大为感叹。这之后我也看了几本余光中的书,对他的行文语言崇拜至极,此外像白先勇先生的行文也是让人神怡心醉。看这样中文功力深厚的作家的书,与某些翻译腔不堪忍受的书相比,绝对是中文康复的灵丹妙药。

和咬文嚼字的人说话

另一条我觉得对我很有用的方法,是平时和咬文嚼字的人多说话。虽说我身边大环境不行,但是标榜自由无用的我校还是有些放荡不羁的同学的,而其中一些人说话极爱咬文嚼字,和他们说话迫不得已要言简意赅,意蕴深远,甚至无意中注意起押韵起来。平时和诸如此类的同学说话,对答如流的能力也日渐增长。现在想来最为感谢的可能是我高中作文拿奖的室友,平日说话极善机辩,用词也不同凡响。为了和她能连续对话,我也不得不平时憋词积累。

豆瓣小组

豆瓣有几个注重机辩的小组,比如比喻组和文字失语者联盟,经常能见到一些极为精妙的发言。这时我都会赶紧记到我的备忘录里,之后写文章之前温习一遍。

写文章和看书

不得不承认,虽然去年疫情带走了可能改变我人生的好几个珍贵机会,但是也因为把我带到豆瓣来另一种程度地改变了我的人生。大概大家从我上篇日记我的囤书癖就能看出,我这一年来花在看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且平时我也尽量保持一个月至少写一篇文章的习惯。所以无论是看书的习惯还是写作的习惯,都是豆瓣和豆瓣上的朋友重新赋予我的,把我从人文关怀的荒漠里拯救出来,让我有勇气抗衡技术导向的身边风气。

总结

最近我发现很多问题难以解决都是结构性问题。就以语言学习来说,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而条件之间又互相依赖,传统的学习很难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把自己的经验尽量诚实地分享给大家,希望朋友们能借力到我幸运的学习方法,从而尽快跨越语言学习的门槛,享受精妙的语言和广博的文化带来的精神滋养。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