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过去的几个月我从一个啥也不会的小白渐渐变成了一个对做媒体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的半业余人士,自己真的在做内容创作上花了很多心思。在我学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这件事情虽然很累,但却让我在成长中体会到快乐和甜蜜,我为能够发挥小小的一点影响力而感到心满意足。

我之所以走上这条做自媒体的道路,简单来说是因为我7月由于疫情隔离在家,原本出国交流科研等等等所谓的正事一个也做不了,我一旦闲下来又十分难受,所以我就决定运作一个频道来填充我的空虚。

但是复杂来说,我的初心还涉及到我还是少女时期的玛丽苏恋爱故事。我在情窦初开时爱上的男孩,在高中时就成为非常厉害的微博人文旅游博主,我崇拜他至今所以也做起了自媒体。

我们曾因为短暂的相遇,于是在清华园里约定,以后一起相约在这里。从那时起,崇拜他的我就在心里埋下种子,幻想日后要做一个和他一样好的自媒体,所以从高中一直以来,我都在计划着我迟迟未开始的自媒体大业。可惜后来造化弄人,年少时期的浪漫总是以苦涩收尾,正如我一篇来自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的论青少年恋爱的社科类论文的题目那样说的:

You Don’t Bring Me Anything but Down: Adolescent Romance and Depression

Bring me down那是肯定的了,天知道我为这段遗憾的爱情故事曾经留了多少眼泪。

但是这段故事bring me并不只有down,bring me的还有太多太多更深刻的东西。就比如我记得我们坐在清华紫荆操场上,我听他说,他家门前的那家医院,因为魏则西和百度广告的事情,被封了。他说,他希望以后这种事情不要再发生,所以他需要拥有话语权。

话语权,这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名词。无论是我从他嘴里听到这个词的那一刻,还是我已经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的现在,第一时间,都会想说,哦,话语权,那不是属于英雄的东西吗?它怎么可能属于,一个学生?话语权,那不是属于达官显贵,或者学术大牛,又或者知名公知的东西吗?我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就应该静静地去倾听这些拥有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人吗?我怎么可能奢望我自己拥有话语权呢?此外我拥有话语权后又要干嘛呢?我不如就好好听着英雄在说什么就好了嘛?

虽然抱着这样一直默默聆听的端正态度,慢慢,我可以聆听的英雄却越来越少。知乎的算法告诉我,名校特奖藤校名博最后入职FANG家大厂有房有车,他们是我应聆听的英雄;b站告诉我,手握百万粉丝吃吃喝喝打打游戏的up主是我应该聆听的英雄;微信公号和各家中国媒体告诉我,我们这里没有英雄,我就好好看看老百姓幸福的生活就好了。

在一个相对动荡的时代,做一个沉默的大多数总是容易的。无论是真正的英雄不敢再说话了,还是说他们不能再说话了,在我普通人的信息世界里看起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身边好像没有英雄了,我们不知道该听谁的话。我们在互相批判,互相贴标签,互相曲解,但是却没有摩西来为我们分开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


后来疫情来了,我被困在家里,变成了萌新Up主。我非常短的时间里,学习了基本的视频剪辑,内容创作还有营销的知识就上路了,我还简单的为自己规划了长期的频道发展路线。非常幸运,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第一批细分方向的粉丝,后来因为无心插柳在少数派上的文章,又为我成功地引流转型成了选题更加宽泛的知识区up主,此外非常幸运的是我还没有大火,这样我还可以做我觉得对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虽然没有什么大火特火的东西,再加上我还在摸索我的内容到底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我的确做了一些我感觉很重要的内容,并应该是影响了一些人。

比如我发在少数派的,写领英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的那篇文章 学生党领英漫游指南 The Student Hitchhiker’s Guide to LinkedIn 我自我感觉非常有意义,我身边的同学们很少有意识到,能看到很多前辈们一步一步是怎么变成他们的今天是对自己多么有指导意义的一件事情。

再比如发在少数派的我最开始火了的那篇 如何建立大学的信息管理体系?

再比如我最近在做的信息源推荐的Signal系列,我准备了很多优秀的信息源,希望看到的朋友们能拥有更多的多元化的优质消息来源,我同样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的有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直接认识了一些同样和我做优质内容创作的前辈们,他们比我做的更久,更好,更有责任感,我也在网络收集消息时,有幸见到更多“英雄”们的遗址,这些经历都让我对于自己所做的自媒体有了更多责任感,以及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我对于自己做内容创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产生了好几次本质上的变化。在一开始我认为自己和饱受宣传的自媒体一样,是个新媒体,虽然新媒体这个词已经语义漂移很远它到底是怎么定义的我们还不能盖棺定论。后来我觉得按我这种越做越专业的趋势,我迟早会变成一个商业化的小作坊,毕竟很多宣传出来的自媒体都是慢慢变成卖货或者做广告了。但随着我认识越来越多做严肃内容传播的前辈,随着我收获越来越多的喜爱,我感到受宠若惊的同时,也感到自己应该承担的传播意义上的责任感,因此我越来越认为自己要渐渐变成一个媒体了,但既然是一个人的媒体,那我就把我定义成独立媒体好了。


在半年里我因为做内容创作,知道了很多我以前作为内容消费者不知道的规则,这些规则让庙堂之高的媒体噤若寒蝉,让我本应该去聆听的英雄们温柔地沉默,让我也一定程度带着镣铐跳舞。此外在人们处于推荐算法为我们提供的信息回音璧里鸟语花香时,却在公共讨论空间却争吵互掐,做人性批判家,愿意曲解师,文字杠上花,这是我们已经听到了太多次的对于我们信息环境的评价,不要说作为内容消费者会迷茫,那作为内容创作者的我也更会经常迷茫,好像我们中文界已经没救了。英雄们不在了,环境也这么差,我作为一个小小的个体又能改变什么。

但我们都明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

事实上,通过我仅仅这么短时间的尝试,我就发现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在互联网的开源的学习资源的支持下,其实非常短时间就可以学会大部分的大众传播的工具,其实只用平时刷手机的时间去写文章或者做视频,就可以产生对一小部分个体深远的影响,而这一小部分个体又会去影响别人,我们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是可以在不太好的大环境下做出影响的。

此外因为我在豆瓣的长期浸泡,也让我感受到,大家每个人虽然对吃吃喝喝娱乐明星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兴趣,我也不例外,但是对于公共焦虑的疏解,对于美好的生活,以及更好的精神生活的向往是大家都会有的需求,只要你愿意表达,总会有人受到你的启发和鼓舞。

当能够引领我们思想的意见领袖缺席,作为现在这个时代的公民,我们拥有了互联网赋予我们的钉点话语权,我们是可以利用它帮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大众传播的。无论作为内容创作者也好,作为内容消费者也好,都有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做出的事情,只要愿意肩负起大众传播的责任感,我们都可以是没有英雄时代的独立媒体。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